广汕高铁开通了,从广州新塘站出发到汕尾站只需50分钟左右,这标志着汕尾进入粤港澳大湾区“一小时交通圈”。该高铁是以汕尾城市命名的第一条铁路,是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融湾的重要通道。汕尾抓紧广汕高铁开通重要契机,以文旅市场为发力点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紧抓“高铁时代”机遇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百年商埠、红色圣地、山海湖城、碧波海滩、海鲜集市,每一个走出汕尾高铁站的旅客,都对汕尾有一个自己的“初印象”“小目标”。
游客:我是从惠州过来的,我觉得汕尾变化很大,终于来到海陆丰这里旅游,我们在读小学的时候,就学过《奔向海陆丰》,所以这次我来很开心。
这个由近200名游客组成的旅游团,是首批乘坐广汕高铁来汕尾的游客。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来汕尾,但是汕尾对他们的到来,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游客:一下高铁,工作人员给了这个牌子,“我们坐高铁来赶海啦”,非常地开心,能感受汕尾的蓝天白云,感受这里很热情,空气也很好,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汕尾旅游。
游客:到海边栈道走一走,感受海风带来的愉悦感,还是非常不错的,包括偶尔去吃吃海鲜,去逛逛市场,整个生活节奏包括生活习惯,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。
为服务好八方来客,汕尾还优化调配交通运力,努力营造安全舒适快捷的出行环境。
汕尾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董常披:这条线路是从高铁站出发,到保利金町湾再到二马路美食街、中山渡口,再到凤山妈祖、人造沙滩,再到善美广场,最后到星河湾,再回到高铁站,实现一个大循环。
中秋与国庆假期叠加组成了“超级黄金周”,加上广汕高铁开通,汕尾旅游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空前机遇。为此,汕尾组织了旅游体验活动,募客成团,免费体验汕尾自然风光、特色人文景观。这一活动将持续至12月,助推形成文旅热潮。
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谢威宣:接下来,我市将举办“一小时遇见汕尾”,“奔向海陆丰 坐着高铁来赶海”等一系列活动,这中间就包括了汕尾的旅游精品线路、汕尾的交通区位优势,汕尾的房地产、医养康养、新能源、绿色能源等等推介活动。此外我们还将组织“粤港澳同胞汕尾行恳亲会”、汕尾丰收美食节、汕尾旅游市场规范整治提升行动等各个专项活动,从不同的维度宣传汕尾、唱好汕尾,凝心聚力推动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上半年,汕尾旅游市场总体表现强劲。游客总数1511.35万人次,同比增长294.61%。
“红+蓝”特色优势是汕尾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。汕尾是红色文化汇聚之地,红宫红场、周恩来渡海处、红二师师部旧址等革命遗迹星罗棋布,8个省级红色示范村焕发新时代幸福农村光彩。“蓝”则体现在汕尾海洋资源优势。汕尾拥有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,其中优质沙滩岸线长达150公里,气候宜人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是优质的旅游度假胜地。
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副教授 董宏鹰:进一步吸引来汕的游客,显著提升了旅游业的竞争力,而旅游业的提升。一是可以为经济增长赋能,旅游产业关联性强,它涉及上下游产业链多,是产业润滑剂、融通剂,可以塑造产业的新生态和新未来;二是增加不同文化交流的机会,增长见多识广的可能性,从而可以提升人的全面素质。未来,汕尾可以借助高铁之势,快速融入省构建的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,积极参与大湾区城市群的功能分工,把我们汕尾打造成为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战略腹地和东进门户。
以广汕高铁为纽带,对沿线文旅产业,城市交往均有重要意义。透过汕尾高铁枢纽效能,海陆丰革命老区将深度融湾、区域经济协调未来可期。
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 陈世忠:我市以广汕高铁开通为契机,全力打造汕尾高铁站交通枢纽,形成高铁站直联直通,陆丰、海丰、红海湾等中心城大通道,加速推进国道236线城区段外环快速路等,一批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的项目建设,全力构建西融、东接、北联对外大通道,加速沈海高速、兴汕高速等项目建设,全力推进港铁联动,港产城融合发展。
交通、项目、区位三者融合,也将形成汕尾独特的后发优势。作为粤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,汕尾将积极搭建海陆空交通立体格局,引领全市深度融入全省产业链发展。
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许正中:高铁带来了“TOD”+“工程生态”+“产业生态”,再加产业不断升级的新的增长模式将会形成,未来的汕尾一定会是一个迅速增长的“增长极”,以新“增长极”为目标,进行产业的布局,进行城市的升级,进行人员创新的培育和创新创业的发展,这些都是未来新的、大的主板块“增长极”,为大湾区的发展增加新的动力。
来源:汕尾手机台